|
网络舆情处理中的传播心理如何提高应对媒体和网民的能力,在这个舆论喧嚣的时代,正确引导舆论?把握一定的心理机制对引导网络舆论至关重要。 Romeo-Journal效应。 网络舆论应对和引导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由个体内在激发的心理抗拒心理。逆反心理又称“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即家族的反对反而促进了二者的结合。好奇还能引起逆反心理。越禁,人们越好奇。过度限制某些信息的传播,反而激发了更多人去传播信息的欲望。此外,过度的夸张和夸大其词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有些个人或机构在解决危机时,如果过度使用大话套话,就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观点重于事实。 心理学者发现,人们的行为决定着他们的行为,而不是知识。例如戒烟,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只有让人讨厌吸烟,才可能戒烟。快读的新媒体时代,传播力和影响力往往不在于事实和逻辑的传递,而在于态度和情感的传递,这就是态度的传播。如果缺少一句诚挚的道歉,没有一句暖心的哀悼,其效果也不会十分理想。面对危机,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对与错,甚至不是真与假,而是“态度”。 音乐池论 什麽样的事件容易引起集体注意?注意力和沟通能力的大小通常不取决于事件的重要性,而是取决于事件的戏剧性程度。 尖叫声 人是否接受信息会受到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不好的信息规则。 坏事比好事传得快。一些学者指出,人们更容易关注负面新闻,是因为在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只有在进化过程中才能生存,而“坏消息”往往意味着危险。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感更强,因此对危险信息也就越敏感。因此,预防危机比应对危机更重要。 惊叹号的心理状态 网路传播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不自觉地遵从「惊叹号」心态,也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跟随感觉,选择那些能「激发」人们情感与情绪的讯息,而那些完整、理性、严谨的讯息,常常在网路的喧嚣中沉没,沉没于资讯的低谷。 叙述技巧 传播规律表明,叙事视角的设置与转换会带来不同的态度导向。例如对受害人的描述,以及从施害者的角度描述,传递给人的好恶有不同。相同材料的不同叙述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故事。另外,语言风格、情感色彩等也会影响同一事实所带来的杀伤力。 双边传播。 对于高学历的受众,提供两面甚至多面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事件的复杂性,从而更理性地做出判断。传播规律一般认为,双面表现更为令人信服。比如说先说一个缺点,再说一个优点就会有更好的效果。但对于媒介素养不高的人群,更应优先考虑的是不能混淆,因此最好是就事论事,提供简单明了的单面事实、甚至断言,还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声室效应 群组能够极化和放大信息。因此,赢得好评的捷径就是争取最先的好评。一开始,如果团队中有人认为某个人长得漂亮,那么整个团队就会越来越觉得这个人漂亮。许多明星都对她有好处,说她漂亮的人越多,人们就会觉得她越漂亮。这个也被称为“回音室效应”:每个人的互动就像一个回音室,很快就会把声音扩大到更极端。 "定时炸弹"效果。 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形象,一个品牌的建立很重要,因为一旦这个形象在网民的心中建立起来,就很难被否定。但良好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多面性的、丰富的、有人性的形象。假如形象过于伟岸、完美无缺,就会形成“定时炸弹”效应,稍有一点瑕疵就会立刻引爆,形成戏剧化效果,引发危机。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宣传不能过分高调,说话也不能过头,过于绝对的典范,就等于把目标放到大庭广众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