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3808438

维权:

首页 >> 新闻 >>行业动态 >> 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错误思维
详细内容

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错误思维

image.png

伴随着传统媒体的弱化,自媒体的崛起,传播舆论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来应对,将会越被处置的舆论反而更多,最终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深陷舆论旋涡。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交互媒体。交流平台发生变化,处理方式当然也要随之改变。但是,不少官员仍不能平易近人,再加上对互联网生态的不了解,导致网络舆论处理能力低下。清点一下网络舆论应尽量避免的错误思维。

十种常见错误思维。

一、真理思考。

在公众舆论的事件之后,真相往往要2-3天才能公布,官方会不会等到真相出来呢?没办法!

24小时内,24小时内处理网络舆情的黄金时间将会使舆论达到高潮。这是一条正式的新闻吗?发布和表明态度的简要事件(时间、地点、事件、现状、措施等)。

事实真相是,官府不能随意编造和猜测,此时只能用一种明确、诚恳的态度,防止官方与网民的对立,为下一步处置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最终达成互信与谅解。

二、单向思维。

官方版本不仅仅是一个话筒,更重要的是与大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官方公文不能自言自语,只能说网友理解,愿意听。信心还没用,就让网友相信。

三、速战速决敏捷。

许多官员看到网络舆情惊慌失措,想通过帖子解决舆情,那样反而弄巧成拙。

容易产生次生舆论,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报告原因”,二是“报告结果”。在没有准确的“起因”和“结果”的情况下,不能只靠主观想象。如草率报出,次生舆情立即出现。次要舆情的影响要比原始舆情大几十倍或几百倍,而且来势更迅速、猛烈。因此,不少官方通报都以“事故原因进一步调查”作为结尾。

那么接下来你要说什么?谈论过程!通过事件的处理过程,让民众看到官方的正面态度,进而加深民众对官方的了解,逐步消除对立。

四、篇章思维。

在民意测验过程中,官方要提高发布频率。假使权威信息真空一旦形成,各种猜测和假消息便会出现。官方发布的高频性,能够夺取网络话语权、舆论主导权和事件定性权。

在这一点上,官方最大的疑惑就是——事件的处理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根本变成了废话,怎么办?

实际上,自媒体是在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下的一种碎片化阅读,长篇大论反而不屑一顾。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可以发表出来。

五、对冲思维。

当负面的舆论产生后,有些官员希望通过正面信息进行规避。在传统媒体时代,用这种方式引导话题或许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自媒体时代,反而会激起网民的反感。

闲话是丑闻,问题是问题,必须正视和解决,硬要洗不掉。尤其在自媒体的全景式直播下,根本无法回避和掩盖,众目睽睽下模糊关键事实、企图颠倒是非的“洗地”,只会滋生新的发酵点。

事件所暴露的丑恶现象,只能用坦诚的面对和积极的态度来化解,望一些正面案例去洗白陈旧落后的无效思维。

六、站队思维。

而在网上,一旦负面的观点出现,某些群体就会迅速站起来,寄希望于失败。要知道有95%的人关注网络,5%的人发表意见。失去对方是没有意义的,此时要争取的是“大部分沉默”。

打嘴仗好像嘴上占便宜,气势汹汹,出了胸中那点阴郁,其实很可能在整体形象上输得一败涂地。

对于这些无理取闹和谩骂的攻击直接置之不理,在事实和法理基础上的讨论中获得了外界的理解和支持,因而具有指导意义。

七、取悦思想。

有些官员看到网络上的舆论紧张得要命,立刻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理,以取悦网民,平息舆论。这种现象往往适得其反,引发新的次要舆论,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不要认为网络上的言论都是不合理的,但是主流的网络舆论是有基本理性的。不应该被虚假的民意所绑架,而不是不正确的民意。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不可过重或过轻,更不要“吃肉”取悦网民。

八、删帖思想。

在论坛时代,许多官员一看到有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会急于找人删帖。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如果还用这种老办法,很容易激怒网民,帖子就会越删越多。

删掉内容也会让网友浮想联翩,构建出“坏事”逻辑——正因为官方有重大过错,才会采取删帖应对,从而进一步激发网友强烈的好奇心,本不想围观的人会跑来围观。只要一开始就积极正面回应并发表评论,小道消息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九、思想混乱。

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7亿,基数庞大,其中不乏业内专家、知情者。作假不但不能欺骗网民,还会重损官方的信誉,使官方陷入“塔西佗陷阱”,再由官方不论真话或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做好事或坏事,说假话、做坏事。

十、驼鸟的思想。

媒介素养的缺失,使不少官员望而却步。人们往往认为,“躲一躲就过”是公众的共识。由于媒体没有获得权威的信息来源,只能根据道听途说片面报道,网民根据这个虚假信息散布谣言。

互联网上,谁第一时间公布,谁就掌握了舆论主导权。在处理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布引导媒体,夺取舆论主导权。实际上,在许多事件中,官方并非主要责任方,但如果故意隐瞒后果,则完全由官方负责。

总之,在网络舆论发生之初,官方如能依法处置并及时发声,做到实事求是发布信息、客观公正地定性事件、主动承担相关过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并尽可能地提供事件相关信息和关键细节,以有效防止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过分解读、情绪化渲染等,使许多网络舆论成为网络舆情事件。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舆消云专注于品牌与整合营销服务,帮助客户获得卓越的广告投资回报和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公司聚合业 界优秀的互联网技术专家、广告营销策划和品牌维护人才,致力于为客户提 供优质的SEO、危机公关、EPR、舆情监测、品牌营销等综合性解决方案及服务。

业务范围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