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品牌公关注意细节让传播更轻松做品牌公关的人要能同时考虑大观和细节。 工作场所久了就会发现:有一种人常常高谈阔论,世界形势、国家政策、前沿科技、金融市场、工业发展……从会议室说到茶水间、从食堂说到厕所,只有他不说的“策略”,没有他不懂的,张口就是“策略”。那又怎么样,真的是让他干点事吧,没有人能帮你。 另一种人则对眼前望,只是顾着“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拼死琢磨细节,陷入鸡零狗碎而不可自拔,也不顾顾“干”字,一心一意地做事情。 两者,都不能起到公关的作用。公共关系强调“大观”与“细节”的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大局观和细枝末节的人,才能在公共关系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大范围的问题,已经说过了,可以点这里复习。现在,我们来谈谈“细节”。 我觉得细节什么都决定不了。在逻辑上,一旦成为了决定因素,就不再是“细节”。详细内容是detail,是主体对后的补充和充实。也就是,你是怎样的人,才会有什么样的细节。 在公共关系层面,细节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体现”、“展示”、“呈现”、“表现”,即细节是准确、有效、不走样地传达信息的手段。 1、细节让沟通更真实。 真的,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传出去的东西,人家信都不信,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真实的细节,无疑会增加可信度。 近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沙市公安局对“货拉拉”事件的通报,我们办公室称之为“历史最长”的警察通报,足足2000字。一起公众关注的事件,缺少视频等直接证据,长沙警方硬是通过一份措辞严谨、“细节满满”的通报,让绝大多数人对这一结果毫无怀疑。更详细的信息,更少的猜测空间,直接将想象空间和“流言”封闭起来。大柯南说得好:「除去一切不可能,真理只有一种」。 此外,想在所有的细节上吹嘘并自我完善,在操作上非常困难,也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细节越多,自然会有一种信服感。 2、细节让沟通更加清晰。 在沟通中的障碍,后一个信不信的问题,是不懂的问题。 再强调两点: 公众认知差异很大,谁说过的来着,有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胜过人与其他物种。 2)公众有权进行公关,如果着眼点在于“我说了什么”,而不是研究“人们对此的了解”,那就直接离开。 与整个品牌概念相比,细节更抽象、更具概括性,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这就是说,细节对于要传播的核心,可以起到解释的作用。就是逼人后说话的那一段。所有这些,都是摆事实、说理、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都可以运用。 3、细节让传播更加生动。 活泼,是一种较高的追求。 细枝末节是点睛之笔,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丁真在大火的时候,很多人注意到丁真所有的自媒体账号,简介都是“小马永远跑第一”。这个很小的细节,看了就会让人想起丁真之前说过的话,和小马弱小也不像真能赢的样子。丁真的形象以“野性”和纯真为主打,还有什么比马儿更适合呢? 主题性的生动是张扬的,而细节的生动则是不留痕迹、润物无声,默默潜伏在那里,暗中暗藏一击。 4、细节让传播更轻松。 再细看一下,就会发现,理论、概念、阐述、定义,在传播过程中的折损率很高。所谓“折损”,既包括传播范围的折损,也就是传不下去、传不开的;也包括了折损,就是分钟歪了,传出去的根本不是你想要的。 再次强调,广告的无底线重复,就是要解决高折损问题。而且公关也不是靠这种“固定话术,循环重复”的方式吃饭。因此,公共关系在传播效果中对“留”问题尤为关注。 细枝末节是重要武器之一。 细枝末节,到了极点,就成了梗和段子。梗概,自身具有突破传播障碍的能力。从细节方面来看,梗最多。秦昊的“一起爬山”,金德勒的泡面梗,李佳琦的“OhMyGod”,这些全网传播梗,与“品牌主体”一起拥有了全民级别的知名度。 |